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工作 > 基层风采

四梁八柱构格局 弯道超车阔视野 新航基地开创“社会化”矫正垦利新模式

时间:2018-04-0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小:【        】        【打印】 【关闭】

 

2008年东营市社区矫正工作垦利区试点以来,秉持“创先争优谋发展,敢为人先干实事”的工作理念,2017年10月,垦利区司法局联合区检察院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全市首个集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学习、公益劳动及困难帮扶于一体的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劳动“社会化”矫正基地——新航基地。新航基地的建成启用和“山东省社区矫正监管指挥平台试点融合标志着垦利区社区矫正工作迈入“社会化共建”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新突破。
突破切入点,全面做实“七类集中教育”。基地以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改造作为矫正工作的切入点,首创包含思想教育、法治教育、爱国教育、国学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的“七类集中教育”。广纳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人才组建高端讲师团,依托“走出去、引进来、抱成团”的组织形式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健全完善集中教育学习工作机制,确立各所每月必须组织两种无重复,且时长不少于10小时的集中教育总原则。每季度参加行为规范教育的人员名单由各中队长、各司法所长确定上报。目前,共有6批450人次完成了行为规范集训和集中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升了教育监管帮扶水平。
区领导调研社区矫正考试中心.jpg
区领导调研社区矫正考试中心
扭住着力点,扎实开展“五种社区服务”。基地牢牢扭住“社区服务”这个着力点,扎实开展“个性化、工厂化、惩罚性、义务性、爱心式”五种类型的社区服务,强力助推“社会化”矫正进程。因人施矫、定制矫正的“个性化”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注重实践、定时集中的“工厂式”服务解决了途径少、资源不足问题;个别针对、程度加重的“惩罚性”服务有助于提升在矫人员的在刑意识及悔罪意识;公益服务、志愿参与的“义务性”服务旨在加深在矫人员的服务意识;积极奉献、人文关怀的“爱心式”服务意在让在矫人员尽快回归社会、奉献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目前,组织开展各类集中社区服务6场次350人次,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上级部门调研新航基地.jpg
上级部门调研新航基地
选准衔接点,借势借力“公益组织帮扶”。精准定位基地日常运行衔接点,充分借势借力公益组织的进驻帮扶,实现各项工作的无缝对接,切实提升监管成效。孵化成立了垦利区“心途同行”公益中心,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组织协调、集中教育、社会服务等活动。下设的新航基金为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提供技能培训、生活救助及就业安置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三家社会组织,负责定制教育学习课题和辅助参与社区服务等工作。目前,已定制各类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12个项目,合作开展了5项活动,效果良好。
把握落脚点,整合资源“部门协调联动”。新航基地在充分整合全区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牢牢把握“部门协调联动”落脚点,与武装部、垦利职业中专、交警大队等多部门牵手合作,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健全完善相关会议制度,一是季度联席会议。即每季度初,由区司法局主持召开,各中队长、司法所长、基地工作人员、讲师团代表等共同参与。二是运行评估会议。以“区局管理层+公益组织主导层+司法所协助层”模式成立新航基地督导组,不定期巡视工作开展情况。三是总结表彰会议。每半年或全年召开,及时总结经验、分析研判、改进创新、表彰先进等。
创新驱动点,厚植优势“信息化换挡提速”。2017年6月,垦利区作为唯一试点县(区)承担“山东省社区矫正监管指挥平台”试点任务。区局以此为契机,发动“换挡提速”大引擎,全面实现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创新推行“N+1”包所模式,整合全局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截止目前,先后实地走访两类重点人群1700余人次,“矫务通”手机终端反馈信息2800余人次,摸排重点人员40余人次。走访率和分类管理信息录入率达到“双100%”,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率达97.1%。首创“一教六学一考”制度,建成了配备20台电脑的“考试中心”,研发网上考试系统,编撰了450道考试题库,实现了手机APP日常学习和模拟考试双向开通。
主办:东营市司法局 技术支持:山东海神电子有限公司 胜利社区
东营市司法局版权所有 | 邮编:257000 | 电话:0546-8336972
地址:东营市东城胶州路北首105号